□吴晨曦(郑州大学)
据新京报10月8日报道,有不少学生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报名了一些辅导机构的所谓“保分班”,结果辅导机构承诺的课程和服务都没能兑现,不仅分没保住,连高额的报名费也退不出来,陷入维权困境。
研究生招生考试本是考察本科生学习知识水平的手段,除了努力学习积累,并无其他捷径。学生需要通过对自身合理规划,脚踏实地完成阶段目标,方可行稳致远。但一些考研机构夸大宣传效果,称自己有“内部资源”,利用考生的忐忑心理诱骗其报班交费。根据《广告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对教育、培训效果作出明示及暗示的保证性承诺。”暗示性“保分保过”已经造成了虚假宣传。
“保分班”虚假宣传不退款,表面上是针对考生的金钱坑骗,实际上是对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口碑的败坏。一个行业的兴盛需要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共同努力。经营者诚信经营,营造行业清朗风气;消费者根据自身的真实需求合理选择商品进行交易。一旦经营者涉及虚假宣传,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会使得市场行业风气不正,导致恶性竞争循环。曾有从事考研辅导行业多年的老师表示,“希望同行尽量克制,多做一些对考生和行业有益的事情,让行业良性发展”。
针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对虚假宣传以骗取考生费用的机构加以严厉处罚;教育辅导行业内部也要相互监督,塑造清朗的市场经营风气,打造良好的行业口碑。考生在选取考试培训机构时应当根据自身需求量力而行,克服“走捷径”心理,学习相关维权手段,必要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教育部门或消费者权益保障机构寻求帮助。
来源:红网
作者:吴晨曦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