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兴
在明人张岱所著的百科全书《夜航船》原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一位书生和一位小僧因为机缘巧合而同宿在一条夜间航行的“夜航船”上。于是这个书生便开始犯起了知识分子好为人师的“臭毛病”。一路上嘴没有停,高谈阔论,把那位僧人说的一愣一愣的,十分敬畏此人。敬畏到什么程度呢?叫“僧畏慑,拳足而寝”想睡觉都不敢把腿伸直,想必是怕占了这位书生的地方,有点像学生上课想睡觉又不敢睡觉的样子。
可过了一会,这位僧人便感觉这位书生的话中有纰漏,便斗胆而问这位书生,“‘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那位书生很想当然的说“当然是两个人”,而后僧人又问“‘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当然是一个人”由此一听,僧人便心中有了数,说“那还是让我把脚伸开吧”。
在中国古代,僧侣算是普遍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体了,而且僧侣对其他文化的接受度是与普通民众有差别的。书生的言论可令僧人“畏慑,拳足而寝。”更不消说是对普通民众。这可算是一个本事。
这样的一个人,本领在于见解看法,而不在文化知识。
长达数千年的科举,是朝廷的选材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禁锢。而比它更长更深刻的科举,是人们心中的这些关于“澹台灭明”“诘屈聱牙”的凭证。
其实,书生就算知道了又能怎样?更何况,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本身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消解。更多的是它所带来的乐趣、平台与眼光。
知识是基石。但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不妨去多关注一些更加重要的智慧。
像那个小僧一样,明明自己心中已经对此人有敬意了,又因为两个知识点就改变自己看法。明明对他人说的话觉得有纰漏,又不去正面应对自己的疑问,而是用自己擅长的某个知识点去保护性的发问,好像让自己不会出糗,这样难道就是应当的吗?
相比于小僧,我更希望书生这样的人多些。这个世界需要大胆谈论的人。
来源:红网
作者:马振兴
编辑:张瑜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