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年砍柴:回望历史,坚信网络喧嚣中专业时评的价值-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李雨薇 2024-09-07 16:25:13
时刻新闻
—分享—

8月21日-23日,第19届红辣椒时评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国内知名评论员、高校学者、评委代表,以及红网评论作者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时评发展展开讨论。

以下为网名“十年砍柴”、文化评论家、知名专栏作家李勇在会上的发言摘编:

评论确实是一种门槛特别低,但是要写好特别难的文学创作。人会说话,他就在参与评论。

最早的评论就是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评论,史官摇着木铎去收集民谣,因此诞生了《诗经》。语文教材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等等。这些民谣就是评论,它表达了对地主阶级、食肉者的愤怒。因此,历朝历代,大家其实都在进行评论。

到了清代,报纸出现后,产生了具有现代新闻学意义的评论,也产生了一批评论家、政论家。比如说梁启超等人。但那个时代,由于识字率低,最受欢迎的不是这种评论,最火的评论是发生在茶馆里的。我们看老舍的《茶馆》,是那些人在聊天,在谈论时事。 但是最终影响时代发展的,却不是这些街头巷尾的评论。

清朝末年,中国发行量最大的连环画评论作者周汉,他是宁乡人,曾跟着左宗棠去过新疆。他是个天生的传播天才,他就是不断地画画去进行反洋教斗争。在湖南这块土地上,毛泽东曾创办《湘江评论》,包括刘坤一、张之洞等督抚与知识分子,他们都在写评论。

回望历史,我们对评论写作依然抱有信心今天,短视频都在参与评论写作,但它只是提供一些情绪,读者只是简单的阅读在复杂的现实面前,社会的确还是需要严肃、专业的评论。有价值的评论写作者,就如同孤勇者。无论现实如何喧哗,都在坚持继续写作。

回望历史,尤其是清末、民初的那段历史,我们会觉得严肃的评论写作者在坚守,特别可贵。

(本文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李雨薇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3/98/14245377.html

阅读下一篇

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