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飞(河西学院)
枸杞作为“食药同源”的代表性品种,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等领域。然而,看起来颗粒饱满,鲜艳红亮的枸杞,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有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威胁着消费者身体健康。
据央视报道,在青海格尔木、甘肃靖远等地,部分商户为了枸杞有个好品相,或使用焦亚硫酸钠给枸杞“提色增艳”,或干脆直接搭起棚子用硫磺熏,实地探访的记者被熏得泪流不止。9月2日,甘肃靖远通报称,当地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对于违规违法责任人将依法严惩。
枸杞是较为知名的保健养生食品。之前,借助“保温杯里泡枸杞”的热梗,枸杞更是成为了养生热潮的“主力军”,受到许多年轻人欢迎。根据近期发布的《中国现代枸杞产品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截至2023年底,全国枸杞种植面积已逾180万亩,枸杞产业出口额亦有大幅度增长。
但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部分枸杞生产厂商、销售卖家,在利益面前没能守住底线。为了让枸杞“增色”“提鲜”,以次充好,罔顾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部分商户明知被硫磺熏染的枸杞对人体有害,却仍然选择任其流向市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一个产业链的上游遭到了污染,那么消费者和下游深加工环节的企业必然会遭到波及。
“硫磺枸杞”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有必要追问的是,为何类似的新闻屡屡出现,类似的行为屡禁不止?必须提高食品安全违法的犯罪成本,对部分行为不当的商户和生产者进行威慑。倘若少数人通过违法违规手段攫取利益,事后付出的代价却远小于因为此事带来的收益,就会惹来更多效仿,让不合规不合法的行为继续泛滥。
为枸杞质量把关,关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也关乎枸杞产地的信誉和形象以及未来发展。对于“硫磺枸杞”,治理“马虎不得”,监管“放松不得”,态度“轻视不得”。
商家也要想明白。以次充好,熏制枸杞提高“成色”,以此来“卖个好价钱”,从短期看有盈利的可能,但为商当讲诚信,遑论涉及的还是食品行业。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才是买卖做大做强的基石。
来源:红网
作者:梁宇飞
编辑:张瑜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