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克服中小学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但“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中小学作业依然存在形式主义问题,给学生、家长和教师造成负担。不少学生时常要完成拍照、拍视频等留痕类作业,以及各种网络课程打卡任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困扰学生多年的手抄报类作业任务量仍较多,以致“代做手抄报”在电商平台竟成热门生意,有的店铺销量高达20万单。( 8月28日《中国青年报》 )
每逢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制作手抄报,这几乎是惯例。学生独立完成一份手抄报,既能锻炼他们策划、设计、绘画、书写等综合能力,又能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激发求知欲。所以,教师布置手抄报的课外作业,是素质教育的具象化,本身并无不妥。
然而,不知何时,手抄报非但没有实现良好初衷,反而成了学生的累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手抄报,一些学生挖空心思,东拼西凑,胡涂乱画。如果实在不行,就会甩给父母,家庭作业成了“家长作业”。家长没有能力或时间完成时,就只好通过网购解决。电商平台上,代做手抄报的商家超过100家,有家店铺的销售量高达20万单,这些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
父母代劳或网购完成,这样的手抄报早已与素质教育目标相去甚远,其积极意义不是打折扣,而是完全消失。那么,“代做手抄报”成热门生意,该打谁的板子?
首先,教师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觑。教师布置手抄报作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值得点赞。不过,教师布置手抄报的时候,对手抄报的要求应适合孩子的年龄与实际能力。若学生没有丝毫的基本功,教师非要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手抄报,这不是逼学生造假吗?还有一些教师,对待质量不佳的手抄报不够宽容,进一步刺激学生造假,做手抄报的担子最终落在父母身上。
其次,家长自身的因素也无法忽略。一些家长颇有虚荣心,内心渴望孩子的手抄报能被夸奖、甚至当成全班示范,所以自愿代劳,把手抄报做得完美无缺。毫无疑问,家长的过度参与必然冲淡手抄报的本义。在笔者看来,家长可以应适度参与到孩子的手抄报制作中来,充当孩子的副手,给以一定的指导或帮助。其实,这个过程也是促进家长与子女情感交流的绝佳时机,但绝不能让孩子完全托管,在一旁当看客,或者直接网购,让孩子不劳而获。
布置一些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手抄报,让孩子自由发挥,这才是最佳选项。手抄报异化为家长作业,或沦为商家的“生意”,家长与教师都应反思。所以,教师应当改变措施,家长应该端正态度,让手抄报回归正途,真正成为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