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井冈山大学)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其在陕西游览秦始皇陵兵马俑时,一女子怀抱孩子突然跨过护栏,走在兵马俑坑的坑道边上。相关视频中,不时有周围游客发出惊呼:“这太狠了,下俑坑了!”“哎哟,往哪走?”
据记者从西安市临潼区权威部门了解到,事发当天景区附近降雨,女子怀中的小孩被雨淋湿后发烧抽搐。当时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特别着急,一号坑内游客特别多,她也一时出不去,情急之下就进去了。
客观来看,女子的行为确实谈不上理智。公共规则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众安全而设立的,公民理应遵守。跨过护栏进入坑道边上,既违反了景区的相关规定,也可能对景区文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并且如果在行为过程中存在明显过错,或不当行为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当事人也仍会受到法律的追责。
但从一位母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却是可以理解的。事急从权,当公民遇到危及人身安全等紧急情况时,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便有其必要性。面对孩子发烧抽搐的紧急情况,女子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将孩子带离人群密集区域进行救治。这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一位母亲的天性使然。从事后的情况来看,女子的行为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理解。
除理解之外,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提供应急的正解。类似的应急事件中,之所以出现“慌不择路”的情况,既在于当事人心急如焚乱了阵脚,也在于公共场所的应急措施不够完善到位。要求所有公民在应急时专业冷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情景。在现实中,应急更依靠具备专业应急能力的公共场所管理方。
从此次事件的现场视频来看,人满为患的游客通道,并没有给女子留下常规应急的空间。一边是拥挤缓慢的游客通道,一边是生病紧急的孩子状况。在此情形下,违反公共规则去应急,无疑是出于人性的第一反应。如何实现个人应急与公共规则之间的平衡,这正是景区需要思考和改进的所在,同时也给公共场所管理敲响了警钟——应该时时查缺补漏,不断完善应急方案。
暑假期间,正是旅游出行的高峰时期,这对于各地景区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让游客不再“不得已而为之”,关键还在于景区能够提前“主动而为之”,这是景区长远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景区本就负有的安全保障义务。一方面,景区应该有意识地实施科学分流,同时增加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另一方面,预留绿色应急通道,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归根结底,公共场所不做好常规的应急措施,公民的非常规应急就会在所难免。如何正确应急,既考验着游客自身的智慧,也事关公共场所的管理能力,与其多点事后各方的理解,不如多点事发时应急的正解。
来源:红网
作者:陈奇
编辑:颜新武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