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波
今年暑期,亲子研学类旅游产品备受欢迎,订单同比增长七成。然而,市场上部分经营者资质不全,安排的随队人员缺乏相应的资质能力,研学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产品被质疑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7月4日《工人日报》)
随着近年来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暑假不再只是补习班与兴趣班的代名词,而成为了很多家庭开展亲子互动、拓宽孩子视野的黄金时期。许多家长选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方式,在暑假期间给孩子报名参加研学旅行班,期望在旅行中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
然而,伴随着研学市场的火热,市场上一些研学产品却频频出现“名不副实”的问题,有的说是清北研学团,却只是在校门外打个卡,价格虚高货不对板;有的研学旅行日程安排变成“开盲盒”,很多宣传手册上的景点都没有预约到,在出行服务上偷工减料。一场本应收获满满的研学旅游变得“有名无实”,不仅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更让家长们感到花了冤枉钱。这无疑背离了研学旅行的初衷,也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面对研学市场的这些乱象,需要多方拿出有力措施解决。首先,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扮演好“守门员”的角色。除了制定严格的行业规范外,还应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于存在虚假宣传、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等问题的研学产品,应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同时,教育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也应积极行动起来。除了对研学内容和研学指导师进行审核外,还应加强对研学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要建立研学产品评估机制,定期对市场上的研学产品进行评估和公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透明、公正的选择依据。
旅游企业作为研学市场的主体,更应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和创新,深入挖掘研学资源,结合孩子们的兴趣和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研学产品。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家长、学校等各方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打造更加完善的研学服务体系。
当然,作为消费者的家长,在选择研学产品时也应保持理性与谨慎,可以多方收集信息,了解产品的口碑和评价,询问清楚产品的具体内容、师资力量、安全保障等方面内容,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蒙蔽。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与兴趣,选择适合孩子的研学项目,积极参与孩子的研学活动,与孩子共同体验、共同成长。
总之,研学旅行不应是“有名无实”的空中楼阁,而应是帮助孩子们成长的坚实基石。只有各方齐心协力,确保暑假研学旅游产品的质量,才能为孩子们打造一个真实、有料、有意义的研学之旅,让他们在行走中感受快乐,在体验中收获成长。
来源:红网
作者:宋波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