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豪 (湖南工业大学)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九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一名未满16岁的小球员脸上。
这一幕发生在2024年u16篮球锦标赛预选赛西宁赛区的比赛中,白队的14号球员被场边一名女子叫走,随后该女子对其连扇9个耳光,被打的球员和一旁的队友都对此毫无反应。该视频在网络平台发布后,不少网友对女教练的行为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愤怒,是面对社会不公罪恶应有的态度。但愤怒之中我们也应保持理智,愤怒之后更应保持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把霸凌、侮辱,来等同于所谓的体罚或训斥,那无疑就是偷换概念。回顾视频,教练员九个巴掌扇得结结实实,近乎泄愤式的耳光不仅对球员造成了身体上的疼痛,更是对青少年人格尊严的践踏。
其次小球员本人没有一丝防御意识,周围的队友竟也熟视无睹,似乎没看见一样。不难推断,对于这样的行为,小球员们已经“习惯”。我们愤怒小球员们已经“习惯”,我们也应思考他们为何习惯。
这种面对霸凌和侮辱的习惯,不仅是教练长时间的“驯化”所造成,更是因为病态的“传统”。不打怎么出成绩,恨铁不成钢才会打,这种打骂教育普遍存在目前的中国体校队,甚至是世界体育界。
2019年7月,河北省保定市一所体校内,一名教练体罚11岁的男童;
2023年6月,青岛市某武术俱乐部发生的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中,数名武术教练涉嫌故意伤害,导致一8岁男童死亡;
2024年6月,韩国著名球星孙兴慜的父亲孙雄正及其运营的足球培训机构两名教练,因辱骂及体罚、殴打旗下青少年球员;
……
诸如此类的事件数不胜数,暴力教育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的传统,被打的小球员刚开始可能有着反抗意识,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暴力中逐渐接受并习惯,有朝一日成为教练,极大可能也会因“过来人”的身份化身“恶龙”。
对此,我们更应明确体育教育的意义,在“体育强国”的口号之下,不应让成绩凌驾于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之上。体教虽然是无数青年运动员孤注一掷的出路,但我们不能只关注光鲜亮丽的奖牌与荣誉,更应让这些“隐秘的角落”被看见,让小运动员们在阳光的沃土中生长。
视频里被教练员扇了九巴掌的球员是被看见的,但在“棍棒底下出成绩”的体教体系中,他更是无数个习惯后屈从少年的缩影,我们应该愤怒,但我们更需要有意义的愤怒。
最后,在舆论中有这样一种声音“性别一换,评论过万”“女教练就是狠”,对此笔者想说,暴力教育无关性别,更不应该把舆论引导至性别对立,这类人不是蠢只是坏罢了。
来源:红网
作者:杨世豪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