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昌炉 周阳
某街道不切实际出难题,要求辖区社区每周上报3条“五小发明”;某县违背市场规律,强行推进经营主体数量倍增任务;某科协未经充分调研,盲目下达新媒体账号年增粉丝2000万的任务……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通报了一批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的典型案例。一些干部满足于“在家出题目”,不去“一线解难题”,害得基层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此等作风之弊,亟待反思扭转。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犹如侵蚀肌体的顽疾,严重阻碍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持续不懈纠“四风”,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对于党员干部“脱离实际,不作深入调查研究,搞随意决策、机械执行”等行为,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彰显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
诚然,在日常工作中,学文件、写材料、研讨业务等,均离不开“坐办公室”。我们常说,一个人要“坐得住”,就是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对工作钻得进去、研得深入。但在实际情形中,一些领导干部看似“坐得住”,实则将“坐办公室”视作身份的象征,当成安逸的“美差”。更有甚者,习惯于坐等听汇报、看资料,热衷于“在家出题目”、作指示。
无数的事实证明,光在家里“出题目”,极易变成“瞎指挥”。不到现场、不熟悉情况,仅凭老经验、老眼光看新问题,搞闭门造车,必然难以科学决策,以致于产生用行政命令强推任务、工作重形式轻实效、逼迫基层造假应付等乱象。例如,由于某县强推经营主体数量倍增任务,部分乡镇(街道)被迫以群众名义注册一些没有实际经营业务的经营主体进行充数,甚至出现一人注册20多个经营主体的情况。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古训提醒我们,唯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聆听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最真实的情况。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生动实践,就是一面熠熠生辉的镜子。为了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频繁深入一线,亲自率领干部、群众开展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终于探索出大规模栽种泡桐治理风沙的有效途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求真务实”的深刻内涵,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典范。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当前,基层治理中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需解难题、减负担,而不是出题目、加负担。广大干部应当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迈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巷陌,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共解发展难题,共商发展大计,以实际行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红网
作者:邓昌炉 周阳
编辑:张瑜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