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清 (重庆大学)
7月16日,由沈腾、马丽主演的电影《抓娃娃》在全国上映。影片中马成钢身为西虹市富豪,为将儿子马继业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决定假装贫困,搬到马成钢小时候长大的破落大院里生活,并全方位监控儿子的成长状况,以磨炼其品格。影片里令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真相被揭露后,马成钢对儿子说:“你以为只有我们捆绑了你的人生吗?你也捆绑了我们的人生!”所谓的“捆绑”教育真的有意义吗?
人生的意义是由自己赋予的,没有人想活在“楚门的世界”里。每个人都享有自己人生的主导权,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不需要亦步亦趋完成他人的既定安排。马继业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信息环境里,他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看似自然,实则都经过精心设计。路边搭讪的外国友人、买菜时出数学题的小贩、书店里推荐名著的邻居都是父亲马成钢雇佣的演员,为的是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实现他的培养目的。
“全景监狱”式的监控和规训,实则压抑了孩子的天赋和个人兴趣。影片中马继业每一次“叛逆”都会被父亲以各种方式矫正回到“正轨”。教练认为马继业在跑步上有天赋,想让他加入学校田径队,却被父亲以一剂麻药哄骗身体出了问题不了了之;买的平板电脑被父亲泡入水中,且被教育以捡瓶子的方式填补亏空。他的爱好和梦想似乎不值一提,只有考上清北大学、继承家业这一条单行道。
父母为子女设定好人生程序,或许只是在弥补自己的遗憾。因为大号“练废了”,就想另辟蹊径培养小儿子;因为自己是从苦难走向成功的,便觉得孩子也应该重复自己的来时路;因为自己没能考上清北,便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他真正的兴趣。苦难教育和捆绑教育看似是“为我好”,但又何尝不是家长的一种替代性满足。
与其说为我好,不如为我叫好。影片结尾处,马继业以七百多的高分放弃了清北而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大学,哥哥马大俊登顶珠峰后呐喊出:“我不需要你瞧得起我了,爸爸”。所谓的康庄大道,并不一定是子女真正想要的,家长的尊重与喝彩反而更值得称赞。
影片最后呈现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似乎所有人都与自己和解了。但人生不是电影,长达18年的“监控”阴影并不会轻易消失,青春期自尊心受到的伤害可能也难以抚平。父母对马继业在比赛时跑去捡瓶子的举动一笑而过,但这是否也是一种美化后的“童年阴影”呢?
来源:红网
作者:洪小清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