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豪(湖南工业大学)
这两天是高考查分的日子,和往年一样,各大社交媒体上都是查分时的欢呼、激动、雀跃、泪水、拥抱,似乎每年的“查分名场面”都大差不差,有双胞胎姐妹兄弟考取相同分数,有班主任老师查分激动得从椅子上跳起来,也有考生逆袭与家人喜极而泣的。
诚然,十二年辛勤付出终于得到收获,再怎么高兴都是不为过的,媒体报道此类新闻让许多高分学子共情欢乐,也让许多还未经历高考的学子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但在高分的欢呼声中,也有一群付出了努力而未能收获成功的学子欢呼不出来,有一群拿着分数而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学子欢呼不出来,更有愁着焦头烂额的父母欢呼不出来。
在“优绩主义”深入人心的今天,“状元”“名校”“学霸”,自然而然地受到社会的推崇,在以结果为导向的取向中,竞争中的失败者会自然而然地默默离场。但我们也应该为这群在竞争中失利的孩子,送去一份鼓励,送去一份宽慰,送去一份对前路的引导。他们没有努力过吗?我想或许不是,真正付出过才会在意,真正认真过才会遗憾,对于这样一群“努力”过的学子,我们是不是也该站出来为他们“说说话”呢?
要多一点温暖。《中国青年报》今天转载了一个视频《我用19年证明高考不能决定人生》,故事的主人公在高考失利后,选择专科就读,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路逆袭,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在铺天盖地的“查分名场面”中,这样一则新闻传播着温暖的力量,给予着高考失利的学子信心与勇气。
要多一点引导。其实,高考失利的学子在情绪之外,最关心的就是如何选学校,要不要复读两个问题。社交媒体上也有许多的账号发帖咨询,这是高考志愿中十分核心的问题。多一些实际的帮助,往往比渲染情绪更为重要。
要多一点理解。高考失利后,许多学子会在情绪的泥潭中难以自拔,家长们更是愁得焦头烂额,家庭矛盾也极易激化,如果我们的焦点仅在于“高分”“查分名场面”,对这些家庭来说更像是“煽风点火”。多一些温暖和引导,弱化“高分报道”,高兴的欢呼声不会因为此而消失。否则,焦虑的家庭氛围,很有可能因为“高分报道”更激化。
行文至此,笔者也开始回忆起高考失利后无神地刷着短视频里的高分学生,他们的欢呼雀跃让我羡慕甚至有些嫉妒。如果当时有一个声音能安慰我,鼓励我,或许心里会好受一点儿……
来源:红网
作者:杨世豪
编辑:张瑜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