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天津科技大学)
毕业季来临,学生们都想着给老师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其中,“束脩之礼”就成为了学生们的选择之一。近日,人民日报抖音官方号发布的一段关于中考结束后,班主任收到学生送上的“束脩之礼”的相关视频,赢得了广大网友的纷纷点赞,直呼这样双向奔赴的师生情怎能不让人动容。
据悉,在中考结束后,山东淄博的一名女学生向班主任送上束脩之礼以谢师恩,并行作揖礼,以此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认可。收到礼物的班主任对此表示感动,认为这个礼仪是最高的,让他觉得这四年的努力和付出都没有白费,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和认可。相信这份感情,将永远镌刻在这位老师和女学生的心中,成为彼此宝贵的情感财富。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传统的礼仪方式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人们普遍采用较为实用、更为现代化的物品作为谢师礼。在如今嘈杂浮躁的社会中,当“一条五花肉”被称为“束脩之礼”,其礼轻情意重、没有攀比之风、又兼具人情世故的“怪味儿”,迅速得到各位家长和学生们的青睐。这也让我们不得不从教师职责和传统文化上寻找“精神原点”,去启发人们对尊师重道和表达感恩之情的重新思考。
师者,授道传业解惑也。教师之所以神圣光荣,是因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责。教师在传业解惑的同时,要以自身的道德行为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丰富多彩的知识和更为健全完整的三观。探究教书育人职责的深意,蕴藏其职业之后的主基调,是一种纯粹、不求回报的付出,寄托着每个家庭未来的“希望”,更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任务。从这三点来看,尊师重道、感恩教师成为当下风尚,俨然是一种社会共识。所以,“一条五花肉”给教书育人的教师偶尔“加个餐”,不失为一种情感的真实表达。
“束脩之礼”可以追溯到孔子时期。孔圣人直言不讳,“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为我们华夏子孙回报师恩提供了一条“参考答案”。“束脩之礼”的礼物通常包括肉类和五谷等食品,送肉条是弟子表达对老师的心意。除了肉条之外,还有其他象征性的礼物,芹菜(寓意勤奋好学)、红豆(寓意鸿运高照)、莲子(寓意苦心教育)、红枣(寓意早早高中)、龙眼(寓意功德圆满)。束脩之礼作为古代学子向老师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深刻体现了我国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因此,在现代教育中,传承这一礼仪的精神内核,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这一点看,“一条五花肉”的背后,是学生牢记师恩、践行所学所想的真实体现。
有一点值得注意,真实的情感,才是给老师最好的致谢礼物。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礼物赠予恩师可以让“师生情”更加稳固、更加纯粹和健康。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感恩教师的“情感需求”,只是大家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它可能是言语上的表达、是书签、是贺卡,也可能是美味的食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回馈恩师之礼不免会被一些庸俗之气、奢靡之风等沾染,让教育和教师沾上了“浑浊之气”,也让尊师重道披上了“市侩之衣”。故此,“一条五花肉”的出现,把我们感恩老师的真实情感表达了出来,这种暖心又真诚的行为,不仅让教育回归到了最初的质朴状态,也让“师生情”成为一种真实的寄托。
总之,“束脩之礼”的走红,让我们意识到“师生情”是纯粹的,要对学生和家长们表达感恩之情的方式表示理解和尊重。同时,学生和家长们也应该注重礼仪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更为真诚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来源:红网
作者:王慧
编辑:颜新武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