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颜菲(广西大学)
近来,一股“纪念古人”的热潮席卷了社会各个角落,这些看似庄重而又颇具创意的纪念活动频频登上热搜,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然而,随着这股风潮的蔓延,反映出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对文化的学习与传承缺乏应有的敬畏与珍视。(6月23日 央视网)
从“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到“纪念张飞诞辰1855周年”,这些看似庄重而又颇具创意的纪念活动,实际上却透露出一种文化浮躁的态度。他们往往只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新颖,缺乏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传承,使得文化传承浮于表面。
一些地方在举办“纪念古人”活动时,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涵。他们热衷于举办各种盛大的仪式和庆典,但缺乏对历史人物及其文化的深入挖掘。正如《道德经》所言:“大道至简,大音希声。”真正的纪念活动应该注重内涵和品质,而不是表面的华丽和喧嚣。这种“形式主义”的纪念方式,虽然能够暂时吸引人们的眼球,却难以让人们真正了解和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更无法真正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和关注度,不惜炮制出各种荒诞不经的“纪念古人”活动,如“纪念潘金莲开窗950周年”“纪念孙悟空诞生1000周年”等。尽管一些活动最终没有举办,但却给公众留下负面印象,影响地方形象。这些活动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亵渎,为了博取眼球而不顾历史文化底线的行为,不仅让人感到愤慨和痛心,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文化传承中,我们不应为了追求短期的关注度和热度,而失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敬畏。
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很多人对于文化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和珍视之情。他们往往只关注文化的表面现象和短期效益,而忽略了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长期价值。我们却常常陷入文化快餐的泥沼,难以静下心来品味文化的厚重与深远。而秉承这样一种态度,使得人们在面对历史文化时,缺乏应有的敬畏和珍视,甚至将其当作娱乐的噱头,进行无厘头的恶搞和曲解。
诚然,文化的传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真正的文化传承,应该注重内涵和品质,而不是表面的华丽和喧嚣。我们需要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和理解历史文化的精髓,去挖掘和传承其中的智慧和价值,领略到文化的厚重与深远,让文化成为我们内心的滋养和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包颜菲
编辑:颜新武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