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
近年来,ai面试官逐渐走上人力资源管理的前台。在今年春招中,ai面试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不少求职者对ai面试的冰冷、机械感到不适,也对ai的判断表示质疑。ai凝视下,求职者与招聘方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双向奔赴”?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见6月12日《工人日报》)
所谓ai面试,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真实面试场景进行融合,对考生的用词、语速、动作、表情等进行分析,全面分析评估其岗位素质,最终对人才画像进行解析,帮助用人单位实现人力成本的节约、分析效率的提升、量化计算的增强。而算法的“铁面无私”,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个人偏好与主观偏见,让评分更公平。
但与此同时,ai面试也存在不少值得正视的问题。其中除了不少求职者对ai面试的冰冷、机械感到不适,对ai的判断表示质疑,更主要的是,缺乏互动体验、试题同质化严重、算法存在盲点、机械化的提问和判断方式等,这些都可谓ai面试的“硬伤”,势必会导致招聘方错失一些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结果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招聘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匹配岗位的人才,而非“赶时髦”,更不能由此把人才“打回去。从技术层面而言,没有通过ai面试的候选人只是暂时不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画像,不代表不优秀,即使被真人面试官淘汰,也不能说候选人与岗位是真的不匹配。即便发展到ai可以代替真人hr进行面试与结果评估,依然离不开真人hr的最终决策。
这说明,ai面试虽然不无优势,但也只可做些参考而不可过度依赖。因此一方面,应在ai面试的基础上增加人工面试环节,让求职者与真实的面试官进行面对面交流,在互动中展示自己的多面性,让面试官更全面地了解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应进一步研究求职者面对ai面试技术的心理,进行技术升级迭代,改进ai面试应用,提高招聘效能。
总之,ai面试对求职者的筛选,跟人相比还是有局限性的,目前ai在需要人类经验感知的领域是替代不了人的。对于新技术的具体运用,需要保持谨慎,更需要提升全面考察求职者的本领,让评价更可靠。唯有在技术上下功夫,在人性化方面做文章,筑起牢固的“防火墙”,装上精确的“瞄准镜”,求职者与招聘方才能更好地实现“双向奔赴,包括ai面试在内的新技术应用,也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红网
作者:张国栋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