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德福
人的学问从哪里来?回答是肯定的:从书本上来,从实践中来。
所谓学问,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学问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系统的知识,学问学问就是下功夫去“问”。
古时候,有一个叫沈括的人,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他是一个十分谦虚好学的人。
话说北宋年间,有一个名叫李之仪的词人和妻子胡氏十分恩爱。
不幸的是,胡氏在花甲之年就病故了。李之仪非常悲痛。他写下一篇墓志铭,表达了对亡妻怀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胡氏是个博学多才的女子。
有意思的是,李之仪为了盛赞亡妻的博学,还在墓志铭里加写了一句,意思是“连沈括都要向她求教”。作为挚友,李之仪敢把沈括写进墓志铭,是因为他了解沈括的谦恭,无论是士大夫、是市井草民,甚至是女子,沈括都会虚心求教。
在墓志铭写下沈括之名,正说明他是一个谦逊好学之人。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所有这些科研成就的取得都是跟沈括虚心好学,对学问谦逊恭敬的态度分不开的。
谦逊好学之人,也是一个经常勉励自己“不如人”。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当着众人的面,公开剖析了战胜项羽的原因,其中一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汉高祖深知“用众人之智成大业”的道理,而且承认自己没有特殊的本领,这是很了不起的胸襟,也是他成功的思想基础。作为领导,不可能事事自己操办。选择有能力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发挥这个人的能力,才算得上大眼界。这也充分说明,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不如人”的地方。
忠于真理的人,虚怀若谷,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人,永不自满。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文武兼备,但他又何等不谦虚谨慎,表现出比一般人更谦逊更成熟。
成熟的谷穗低着头,成熟的苹果红着脸。只要常勉自己不如人,人人都谦逊做人,我们这个社会则便会更温馨、更和谐。
来源:红网
作者:游德福
编辑:张瑜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