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评之道·“椒”谈 | 何晓琴:找到自身和评论写作的连接点-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来源:红网 作者:何晓琴 编辑:钟星月 2024-01-14 20:55:5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青”出于蓝,“椒”傲拔节。为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学习,总结新闻评论实践经验,助力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红网理论评论中心邀请2023年度“青椒计划”十佳青年评论员,围绕“我与新闻评论”的主题,继续推出“时评之道-椒谈”专栏。

何晓琴.jpg

本期分享者:何晓琴,重庆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子,红网2023年度“青椒计划”十佳青年评论员(漫画组)。

代表作品:《漫画丨遮风挡雨》

说起来,我的评论写作历程和红辣椒平台有很深的渊源。我第一次尝试写评论是在大三期间,围绕大数据精准杀熟的话题写了一篇九百字出头的评论。没想到第一次尝试就尝到了甜头,不仅顺利发表在了红辣椒平台,还有幸被《人民日报》锐评栏目转载。自此,我便走上了评论写作的漫漫长路。从考研阶段的系统训练,到研究生期间新闻评论课程的深入学习,算起来已经发表了不下五十篇的评论,但更多的却是堆积在文件夹里写到一半写不下去或是被拒稿的文章。

跳出评论写作的套路,找到自身和评论写作的连接点。记得我在读研期间写评论的时候,一度摆脱不了应试评论写作的弊病,写起评论来一板一眼,严格按照“三段式”的套路写作,多写几次后就陷入了瓶颈,稿件也屡屡被拒。后来,在跟随报社调研学习以及参加评论讲座的过程中,我渐渐转换了评论写作的思维方式,从最贴近生活的选题入手,选择值得评论的、能够引起社会关注和大众思考的选题切入,跳出固有的认知和写作惯性,以小见大,同时阅读其它媒体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评论,丰富自己的思考和用词。

评论有很多种可能性,表达思想的方式也不局限于文本。在过去三年的评论写作生涯中,让我收获更多的是基于文字评论之上的视频评论和漫画评论。读研期间,新闻评论课程的老师让我们尝试使用不同的方式评论,丰富评论的呈现形式。于是,我和同学组队开始拍摄评论视频,随着拍摄次数的增多,我们对视频评论的呈现方式也更加深入,形成了小组特有的风格和视评栏目,还获得了红辣椒视评组的优胜奖。评论课程结束后,我又回归到个人单打独斗的状态。这时,我在导师的建议下开始尝试漫画评论。第一次围绕“国庆反向旅游”作画,只是简简单单地把事件用绘画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并无思考的深度可言。而后,我开始学习曹一老师还有新华时评的漫评作品,虽然画工水平难以一下子企及,但更多的则是学习老师如何通过画面传达思想的要点。在完成漫画评论的过程中,相对于更加要求逻辑思考的文本评论而言,我的创意能力得到了发挥,在不受限制的想象空间中,用画笔寻找能够表达思想的切入点,这让我对评论写作的热爱又深了一层,也越来越热衷于每周画一幅漫画评论来打发自己闲散的时间。

社会已转向视觉时代,当下大众已不止满足于文本带来的线性思考,而是更偏爱复合画面和多重展现方式带来的观感。评论也是如此。无论是文本评论、视频评论还是漫画评论,找到自身和评论写作的连接点,先从尝试完成第一篇评论开始,在打磨的过程中不断精进,同时保持持续的学习和输入,评论写作带给你的不只是发表出来一瞬间的快意,收获更多的则是写作过程中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

微信图片_20240114205749.png

来源:红网

作者:何晓琴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5/64/13277184.html

阅读下一篇

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