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出于蓝,“椒”傲拔节。为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学习,总结新闻评论实践经验,助力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红网理论评论中心邀请2023年度“青椒计划”十佳青年评论员,围绕“我与新闻评论”的主题,继续推出“时评之道-椒谈”专栏。
本期分享者:张天熠、张杨、张琬若,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学子,红网2023年度“青椒计划”十佳青年评论员(视频组)。
代表作品:
大家好,我们是来自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团队成员有张天熠、张杨、张琬若,很荣幸能够在红辣椒评论的平台,和每一位热爱新闻的小伙伴分享我们与新闻评论的故事。
新闻学是什么?对于18岁的我们来说,是梦想与憧憬。还未得到系统训练的我们,看着报纸上的一篇篇深度报道、电视上奔赴现场的一位位记者,立志要为这个世界记录下美好与黑暗,传播真善美,揭露假丑恶。如果说新闻学是18岁时对于新闻职业的追求,那么在评论上所做出的努力则是对新闻工作内涵的探索。梦想是基石,课程实践则是构筑梦想的砖瓦。在学校里,采写编评基础课程为我们进一步的新闻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新闻评论,对我们而言,是一场理性与感性的碰撞,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和独立思考。它不仅是表达观点、引发共鸣的载体,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解读,对事实的全面审视。
我们渴望分享自己深思熟虑的观点,尽管可能并不成熟,并希望通过红辣椒平台将观点呈现给读者。这也是我们积极投稿的原因。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新闻评论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正能量。
陶勇医生曾说:“不要让自己困于阴霾,我们睁眼看着这个时代,总有一丝光亮,一抹温暖,值得我们去见证。”这让我们想起新闻社会学家舒德森的一段话,他说,新闻的意义在哪里?在于使我们能期待一个共用和共享的世界,是公众建构常识经验和感知真实世界的一股主要力量。它有助于建构一个情感的共同体,建构一种公共交谈,建构自我、共同体和民族的特殊影像。
生活在不同阶层、角度和观念世界的人,之所以能够有交流和理解的可能,很多时候正是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可通约”的事实。只会用自身境遇锚定价值坐标的人是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观的,价值观这件事的出发点从来不仅仅是关心自己的命运,而是关心众人的命运,并且相信它最终会与自己的命运相关。有了这种价值观,人们才有了交流的可能,而不是身处井中对空言说。
慢慢的,我们也就明白了自身的责任——新闻绝不是没有温度的工具,我们要在时间的洪流里,翻山越岭,不被泡沫所迷惑,领风气之先,发思想之声,让新闻更有力量,也让新闻人更有力量!
“青椒计划”为我们青年驰骋思想打开了更浩瀚的天空,为我们青年实践创新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尤其是其中的“视频类”评论赛道,为我们团队的组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青”出于蓝,“椒”傲拔节。这是“青椒计划”的口号,也是我们的追求,带着这样的美好期望,我们在短时间内一拍即合,组建了现在的团队。从撰写脚本、拍摄视频到出镜主持……每一项任务都能在团队内得到很好的分工。在不断磨合、密切协作中,我们团队也不断摸索着如何紧跟热点,通过文字与镜头与己、与人、与事,与世界对话,镌刻青春荣光、发出时代新声、诠释公共精神、彰显思想朝气。
揆诸当下,新闻学科正在积极探索一条媒介融合的道路,其中,视频评论是一种具有强传播力的呈现方式。但无论呈现形式如何变换,核心依旧是评论内容。在团队实践中,从选题到观点再到遣词造句,每一个部分都经过了团队成员的充分讨论和反复打磨。以获奖作品《清华保洁阿姨弹钢琴:热爱成就一切,梦想没有期限》为例,我们从弹钢琴的秦阿姨身上看见了自信,看见了人文胸怀,看见了一种值得所有人学习的不卑不亢的生活态度,而这正是当下社会中的年轻人们所需要沉淀的品质,由此确定了我们以小见大的选题。在设计评论逻辑时,我们经过多次讨论,最终敲定先以保洁阿姨上台表演钢琴的事件入笔,再提出观点——热爱和坚持连接平凡与梦想,最后以点带面,推己及人。在作品《90后入殓师直播殡葬知识:种星星的人们,在期待被尊重》中,我们则将目光放在一位“新”入殓师的身上,挖掘殡葬业背后的人文情怀与“未得到应有尊重”的潜在困境,以讲故事的方式,呼吁社会给予职业关怀。我们从一位普通的“小”人物入笔,去反映一种于个人、于社会都有意义的“大”品质,这正是呼应了我们的团队口号“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博大胸怀与人文素养,是每一位新闻人应当具有的品质,自新闻业开辟以来,它体现在每一篇报道中,如浪涛淘洗过后的金砾闪闪发光。
在视频制作方面,我们结合红辣椒的稿件要求与自身评论的特点,最终选择了简洁、明了、流畅的拍摄和剪辑方式,一方面不破坏文本的逻辑性,突出评论内容,另一方面也不失感官上的美感。在制作《清华保洁阿姨弹钢琴》视频时,我们团队首先设计了清晰的结构,将新闻评论视频系列命名为《每日新闻导航》,包括开头、正文、结尾三个部分。在素材选择方面,使用权威、真实、新鲜的新闻素材,确保视频内容的准确性。同时,适当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丰富视觉效果,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
回顾我们团队踏上新闻评论的路途,因为新闻评论课程而展开,却从未止步于课堂和理论。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探索、复盘中沉淀,在一次又一次的投递、修改、优化中成长。
衷于理,不偏激,得其要,不杂谈。祝愿每一位热爱新闻的伙伴,都能在这条路上笔耕不辍,不止不休。
相关链接:(点击查看)
来源:红网
作者:张天熠、张杨、张琬若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