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羽儿(山西大学)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四川省羌族自治州的一个偏远小县城里,暮春悄然而至。被山丘合围的小城潮湿闷热,乡道上人来人往,行人们脚步匆匆,同一幢幢老旧的房屋擦肩而过。小城中的人们像此前的无数个日夜一样辛勤忙碌。
时间静静流淌,时钟的指针走过一格格刻度,指向了午时14时28分。
“嘀——嗒——”
时间,定格于此。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5·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2008年5月12日,这是四川人民永生难忘的日子,也是一道铭刻在所有国人心中不可磨灭的伤痕。
地震发生之后,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立即命令有关部队迅速展开抗震救灾工作,5月12日当天下午,四川军区第一批空降兵便深入了信号阻断、道路全毁的震中灾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国难当头,往返奔走,全国上下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力量。在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过程中,有这样一批新闻人,他们用人心度量人心,展现出了新闻人特有的温度与关怀。
2008年5月23日,四川电视台女主播宁远正在根据统计出的最新伤亡情况向全国人民播报汶川地震灾情,报道中,那一条条罗列出的死亡人数触目惊心。在整个播报过程中,宁远一直紧紧捏着纸张,随着一串串死伤人数的报出,她原本平静的声音变得微微颤抖。到最后,宁远几乎按耐不住自己哽咽的声音,她不停地眨着眼,眼中盈满泪光,不得不深吸一口气才能继续接下来的报道。
在宁远的口中,白纸黑字展示出的人数不再只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她这次小小的失态,也激起了全国亿万民众的共鸣。为什么?因为真情。宁远展现出了与民众共情的能力,展现出了真实的人性。
其实上,新闻报道除了客观真实以外,还应该具有更复杂的真实——即人心和人性的真实。这就需要新闻人除了职业素养外,还要具有与普通人共情的能力,具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在汶川救灾过程中,新闻行业从业者们传递出的关怀与温度令人动容:在各大节目中悲怮落泪的主持人、在灾区号啕大哭的记者、不舍昼夜咬牙坚持在岗位上的幕后人员……他们用行动诠释出了八个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但反观当下,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人们似乎忘记了做新闻要秉持人文情怀,有人不顾当事人或家属意愿曝光私人信息,造成对受害者和家属二次伤害的事例比比皆是。他们“杀死”了人性,也“杀死”了新闻人的新闻理想。
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人是具有同理心的情感动物,客观真实的背后,人性的温度不能被冰冷客观的数据和文字抹杀。
真实、时效、权威,但在这之前,我们要谨记,“人性的关怀”,这是底线、这是原则。
来源:红网
作者:韩羽儿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