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仪(扬州大学)
2月19日,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患抑郁症的24岁女孩郑灵华离世。2022年7月,在被保研高校后,郑灵华在爷爷病床前记录下了和其分享录取通知书的瞬间,没想到被网暴指责她染发不正经,以及用更难听的词语对她进行人身攻击。2月20日,“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的杭州女孩走了”登上热榜。(2月20日《环球时报》)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满腔悲愤却束手无策。从刘学州到网红“管管”再到郑灵华,“网暴”这个讲了太多次的话题,伴随着一条条鲜活生命的陨灭,只会一遍遍地让我们产生无力感。我们愤怒于网络成为谣言孕育的温床,匿名更沦为跳梁小丑的茧房;我们惋惜于一个善良的女孩短短半年却经历种种社会的“吃人”,最终不堪重负选择自杀。的确,潮水般的网络暴力是压死郑灵华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更触目惊心的是在她死后几乎所有的相关报道都在强调“染粉色头发”。人们也往往选择去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将矛头对准“网民愚昧落后不接受新兴事物”。
那事实的全貌真的就是这样吗?
早在去年,郑灵华就选择了用法律维权。她将多个造谣、辱骂言论整理成证据,用于公诉维权。面对一纸控诉书,键盘侠们只是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一句道歉,就踪迹全无。郑灵华选择了原谅,不再追究法律责任。当祭坛上没有凶手,她能杀死的只有自己。违法成本低、维权代价高,艰难的取证之路让她看不到希望。其实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张雄等40位全国人大代表就已呼吁为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一年过去了,试问关于治理网暴的法律法规完善了吗?网络实名制又应该如何更好地普及?该怎么去保护被网暴者,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几句轻飘飘的道歉,换不回一个女孩,也唤不回某些人的良知,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同时我们更应去质问,究竟是谁在带节奏?如果说网暴者是凶手,那杀死她的这把刀就是无良营销号递上去的。在郑灵华生前的维权律师函上,就有“xx学姐”这几个教育类账号。此类营销号盗用她的照片,改成“专升本”“普通学校考名校”,炒热度造人设,从而推销笔记赚取黑心钱。网络暴徒被这样的营销产业链带偏了节奏,以“主持公义”之名,行“网络暴力”之实。待真相被戳破后,营销号又高举正义大旗,转身痛批愚昧的网暴,把犯罪事实隐藏。此外,我们也要质问,各大网络平台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会纵容如此大量的网暴造谣事件存在,前置的预警、分析都去了哪里?这些平台的不作为就是凶手的保护伞。
如果舆论不把注意力放在营销号的炒作上,不把注意力放在她维权未果上,只关注她染的一头粉发,那舆论乱象也许永远不会得到整治,可笑又可悲。在这个世上发生的事,有哪件是跟我们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的呢?谁能保证你不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所以,请不要再用“因染粉色头发遭网暴女孩离世”作为新闻标题了,因为真正的凶手就在这样的传播里一点点隐入尘烟……
来源:红网
作者:徐成仪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