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隆 程正元 张思滢 李冼卡特(重庆大学)
近日,s9苏台高速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生死时速”。谢先生驾驶的轿车在开启定速巡航之后,保持126码的高速行驶,可却发现该功能无法取消,无法制动熄火。绝望的谢先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惊险之旅,最终在汽车工程师的指导下关闭系统,安全停车。事后发现原因竟是一杯奶茶不小心泼到了方向盘上。(11月4日 澎湃新闻)
或许听数字我们无法感受到当时的恐怖与惊险,但是有过开高速经历的司机朋友不难想象:在高速上保持一百二十码以上的车速本就是很危险的,因为车子处在失控的边缘,极度脆弱,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惨烈意外。这时候,如果被告知车子已经无法控制,只能任由其高速飞驰,想必再有经验的司机都会被吓出一身冷汗。而新闻中的这位司机,可想而知,之后也未必再敢再使用这种技术。
事发的直接原因,固然在司机:没有失手打翻奶茶,系统照例不会失灵。但是问题在于:这样的风险是随处可见的,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遭遇的。没有人可以保证今天不泼奶茶,明天就不泼一杯水,后天就不会被雨打湿……当一个风险的诱因处在大众都可以触及的范围内,那么即便事故发生,我们也不该将其归为大众的责任。所以,我们需要有所戒备的对象不仅是自身,而更多是技术。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既然系统会因为被泼水或奶茶而失灵,那么负责设计系统的工程师将这一漏洞填补即可。不需要把防水工作做到一丝不漏,至少关键运行的地方,不能出现丝毫疏忽,否则下一次出现事故就未必有这么幸运了。但是问题是,这就够了吗?——人类的活动是高度复杂的,人们每天创造的、遭遇的、面临的风险更是数不胜数,永远没有“最安全”这一说,只有“更安全”可以被追求。技术,日新月异;而限制技术的保护措施,更需要与时俱进,因为我们无法考虑到下一次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只能尽最大能力去设想潜在的风险并弥补漏洞。
而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我们能做的或许很有限,那就是至少要对尚不成熟的技术保持一定的戒心与清醒。不要将自己的生命全权托付给技术,而把一部分控制权留给自己。以此事为例,我们会发现最后救司机的不是别人,而正是他自己,正是因为自己下意识地去时不时进行手动操作汽车,才发现车已经不受控制,从而间接救了自己。如果司机完全放权,交给驾驶系统来开,那么大概率事故发生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挽回了。技术带来的风险与危机,有时比人为的灾难更可怕。因为飞驰的汽车、高速运行的算法,它们不讲情面,它们没有理性,不会在紧急关头出于人道精神救司机一把。它们只会按照程序走下去,“至死方休”。这些完全足以引起人们的警惕,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当然,我们也不可以因噎废食,因为现有技术的局限而去拒绝技术的进步,这也会客观扼杀人类的创意。我们需知道,技术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而是充满坎坷,但是一切技术的初心与前景,终究是给人类带来便利。对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也是广大消费者在“戒心”之余所能做的事情。
来源:红网
作者:梁杰隆 程正元 张思滢 李冼卡特
编辑:陈雨柔
本文为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